首頁/最新消息/澎湖的冬天到底有多冷?

澎湖的冬天到底有多冷?

2024.01.11

1933年2月4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捕魚凍斃〉

說到澎湖的冬天,除了狂風還是狂風,澎湖島上因為沒有高山,也沒有大片樹林遮擋,東北季風的吹襲特別冷冽,但大家知道嗎?其實冬天才是澎湖石滬的主場,強勁的風力將魚群導向近岸,大魚為了追食小魚,或想一嚐生長在礁岩上的海菜,就會在岸際邊洄游,最後不自覺地受困在石滬內。

 

澎湖先民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大好機會,即使頂著刺骨寒風,也要下海捕捉油脂肥美的漁獲,但早期可沒有防寒衣(俗稱水鬼衣)禦寒,大多是以血肉之軀配上稍微厚重的衣物,或腰綁麻布袋就出發巡滬,最要命的是也不能穿戴過重,不然被海水浸溼又要扛漁獲,負擔太大會不易在潮間帶上行走,也因此,早年澎湖的冬天巡滬時常有憾事發生,輕則失溫,嚴重的甚至失蹤、失去性命都不在少數。

 

1933年2月4日的臺灣日日新報,即以〈捕魚凍斃〉為題,記述一位33歲的吉貝村人楊評緩,前往過嶼巡滬捕魚,回程時可能因失溫而導致身體出狀況,失足後倒臥岸邊,便沒再爬起,驟然逝世,報導最後也提及,吉貝村過去常有類似的情形發生。

 

據張慶海老師的《滬我家鄉:吉貝的石滬》一書所載,該事件起因是在吉貝村過嶼的「礁坪仔」這口石滬,當天「礁坪仔」有進一些魚,但因水已退乾不便拖魚,於是楊評緩叫其他同伴先行回程,自己卻自告奮勇要在現場留待漲潮,再借助浮力拖魚返回,不料竟就此撒手人寰。(更多紀錄請參閱《滬我家鄉:吉貝的石滬》)

 

在早年刻苦的生活條件下,從克服到適應,澎湖先民與海洋相處的歷史,就是與大自然拚搏的奮鬥史。
最後還是要提醒,小島的天氣又冷了起來,請大家務必做好防寒措施喔!

吉貝村過嶼的礁坪仔石滬,具有滬涵構造,可加速排水便於巡滬。
吉貝村過嶼的礁坪仔石滬。
大退潮時,從吉貝島可以一路走到過嶼,再前往目斗嶼。
Share With